首页

冰城玫姿最新吐奶

时间:2025-05-26 02:06:26 作者:镜观·回响|浦江奔涌传薪火 海派融新纳百川 浏览量:89071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身边的变化)“一双鞋”的二次创业路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山海情”愈发深厚。福建省设立对口帮扶项目支持宁夏开展东西部科技合作,山东省设立援助项目帮助宁夏培训科技特派员,中国科学院持续面向宁夏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迄今,宁夏已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近1700个。

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浙江三重发力做强乡村规划

3月15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赛马场内,第三届“乡村振兴杯”刁羊赛马全疆邀请赛火热开幕。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期3天,分为3公里、5公里、10公里三个组别。活动现场,《玛纳斯》弹唱、集体舞《草原乡韵》等节目轮番上演,来自天山南北的三百多名骑手驾驭着骏马飞驰,相互之间不甘示弱,为马场内万余名各族民众带来一场马背上的精彩竞技。

桐城六尺巷:六尺于心 和谐无界

此后,习近平同志接连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详细阐释了“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等观点。

杨伟民:应通过身份证制度改革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我和战友们结合航线规划、气象特点、任务机场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特别是针对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进行全面细致准备,确保万无一失。”高中强记得,当时云上阳光普照,让他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捷强装备: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调查和实施留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能够推动形成我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王文涛表示,要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进一步完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畅通工作机制,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拓展“丝路电商”布局,持续拉紧与共建国家的贸易纽带。以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抓手,用好用足已签署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进一步扩大“朋友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